错误一:错把红豆当赤小豆
赤小豆也叫红小豆,很多人都分不清跟红豆有什么区别。中医里的红豆指的其实是赤小豆,赤小豆跟红豆功效是不一样的:红豆:又名相思豆等,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种子,广布于热带地区。中医认为,本品性味辛、苦、平,无毒,入心、肺经,有清热解毒,祛痰杀虫之功,适用于疮痈肿痛,腮腺炎等。
赤小豆:赤小豆性味甘、酸、平,归心、脾、小肠经,有健脾益气、利水除湿、解毒排脓之功。能补脾,性善下行而利水,为滋养性食疗佳品,对脾虚湿盛,水肿胀满,肢体重困等,疗效甚佳。
那么,该如何区别红豆与赤小豆?记住这2个方法。.外形赤小豆:个头较小,呈细长形,有祛湿作用红豆:个头稍大,呈圆柱状,表面为暗棕红色,就是常用来做豆沙的豆子。2.水煮赤小豆是细长的,稍扁。煮完之后,红豆会变软,但是赤小豆即便泡过之后再煮,也煮不烂,吃着比较硬。所以材料一定要选择赤小豆,而不是红豆!!(小微尼想想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的红豆)02错误二:薏米没有炒制就煮
很多人还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——薏米没有炒制就煮。生薏米性寒,炒制薏米的目的是为减轻薏米的寒性使其更平和,更有利于肠胃的吸收。如果直接食用则会伤脾,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,脾伤了则水湿更加挥发不出去,食用反而会导致湿气更重。比如有的人比较容易拉肚子,知道薏米能治疗脾虚泄泻,经常煮薏米汤喝,却不见疗效,这是因为用的生薏米性偏凉。因此薏米在煲粥、煲汤前一定先要炒熟。薏米的炒制方法很简单,将薏米的杂质及坏薏米去掉,倒入锅内,不用放油,开小火不停的翻炒,待到薏米局部变成金黄色尝一下熟了就行了。整个时间大约0分钟左右。再次强调,薏米煮前一定要炒一下!!03错误三:光祛湿不健脾
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;脾虚了,湿气会加重;所以要祛湿,需要同时健脾。
红豆和薏米,本身的确具有祛湿的功效,但真的要祛湿,必须要跟健脾益气温中理气的药,搭配起来才行的,搭配什么好呢?
中医推荐——山药和茯苓,大家都知道这两味是传统的健脾良药。
茯苓具有健脾和胃、补脑健身、利水渗湿、宁心安神等功效。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,利而不猛。药性平和,既能扶正,又能祛邪,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。《本草纲目》认为山药能“益肾气、健脾胃、止泻痢、化瘫涎、润毛皮”。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,山药具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。其所含胆碱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,常食之可健身强体、延缓衰老。如果脾胃虚,想祛湿,加上这2者搭配,祛湿又健脾。虽湿气重不会直接导致肥胖,但是与肥胖难脱干系。很多肥胖人群都是“湿胖”和你的饮食作息,脾胃有很大关系。所以上面的错误不要再犯了哦~小心越吃越湿!
最后,大家带来健康小福利,由微尼健康团医院医生、国家健康管理师、营养学专家,独家定制的《七日减肥食谱》免费提供给各位纸妹们,春季不减肥,夏季徒伤悲~长按识别下方